“隔物灸”是指艾炷和施灸皮肤之间有一定物质间隔的灸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治病方法之一。传统隔物灸是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间隔物是姜、蒜、盐、附子饼等,也就是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随着现代人的一些灸法创新,隔物灸目前也有多种形态,但不管中间隔着什么材料,只要是在艾绒和穴位中间衬隔其他材料的都属于隔物灸范畴。
《医学入门》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治疗规律。而且都是一些阳不胜阴,病势危殆之疾,急施灸法,以冀阳复。均说明灸法在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隔物灸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隔物灸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实验证实:隔物灸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疏通痹阻的经络气血,振奋低下或者衰退的功能。平衡失调的阴阳,使人体消除病痛,祛风散寒、消炎止痛、舒经活络、活血利窍、恢复健康,延缓衰老。
隔物灸是对中药和针刺方法之外一个有益的补充,通过隔物灸它特别适合于体质虚弱的病人。
隔物灸适应症:
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疏通、达到养筋荣脉、逐寒祛湿、行气活血的作用。即对骨关节疾病、骨质增生、颈椎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疼痛、肌肉酸胀、腰肌劳损、肩周炎、痛经、软组织挫伤疼痛等有很好的效果。其次对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肠胃炎、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炎、附件炎、耳鸣、高血压、体虚易感冒、蝴蝶斑、口腔顽固性溃疡等均有很好效果。
隔物灸注意事项:
首先,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避免灼伤皮肤。
其次,注意施灸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最后,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